等额本息还款公式详解:房贷月供如何计算?

第一次办房贷时,银行客户经理把一叠合同推到我面前,指着其中一条“等额本息还款公式”让我确认。我当时心里嘀咕,这串字母和括号到底算的是啥?回家后,我把合同摊开,拿笔一点点拆开,才发现它并不神秘,只是被专业术语包裹住了。
简单一句话:等额本息就是把贷款总额和总利息加在一起,再平均摊到每个月。听上去很公平,可真正算钱时,你会发现,前期月供里利息占大头,本金只占小头;到了最后几期,比例才反过来。这个“先息后本”的节奏,正是由等额本息还款公式决定的。
公式长这样:
每月还款额 = [贷款本金 × 月利率 × (1+月利率)^还款月数] ÷ [(1+月利率)^还款月数 1]
在 Excel 里,把本金、月利率、期数往 PMT 函数里一塞,也能得到同样数字。我试过一次,手算和电脑算只差几分钱,那一刻成就感爆棚。
为什么银行偏爱它?答案藏在现金流里。每月固定数字方便记账,对刚工作的年轻人尤其友好。可别以为它最省钱,如果你打算提前还款,等额本息前期已经交了不少利息,本金却几乎没动,提前结清时会有点吃亏。我同事去年卖房换房,一算才发现,三年里利息交了二十多万,本金只少了七万,直呼心疼。
那怎么选?把两种还款方式放在同一张表里对比最直观。同样借100万,30年期,利率4.3%,等额本息每月还4948元,总利息78万;等额本金首月6361元,逐月递减,总利息只有64万。数字摆出来,差距一目了然。可如果你眼下现金流紧张,等额本息的低门槛又确实能缓解压力。理财圈里流行一句话:选方式前先算账,再照镜子——算清楚数字,再看看自己的收入和职业稳定性,答案就出来了。
签合同前,我把公式抄在便利贴上,贴在冰箱门。每天路过就默念一遍,提醒自己:数字不会骗人,只有不懂数字的人才会被数字吓到。后来朋友问我房贷怎么选,我就把那张便利贴拍给他,说,先把等额本息还款公式看懂,再谈别的。他照做,半个月后给我发消息:原来月供里藏着这么多门道,早知道就不用纠结那么久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