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贷不用还款真的假的?官方政策辟谣,真相揭秘!

婉兮
婉兮 2025-09-09 22:55:01

前阵子,大学同学小赵在群里突然问了一句:“听说网贷不用还款是真的吗?”一句话炸出一堆“懂王”。有人发截图,有人甩链接,还有人神秘兮兮地说“内部消息”。我顺手把那段聊天记录转发给在银行做风控的表姐,她回了我三个大字:别做梦。

网贷不用还款真的假的?官方政策辟谣,真相揭秘!

先说结论:网贷不用还款,九成九是假的,剩下那零点一成是法律意义上的“无需偿还”,但条件苛刻到几乎遇不到。为了把这事讲透,我专门跑了一趟金融纠纷调解中心,也跟几个做催收的朋友喝了顿大酒,把常见套路全扒了出来。

一、“不用还”的谣言从哪儿来?

  1. 校园代理的“裂变文案”
    去年开始,不少兼职群里出现“只要拉三个人头,你的网贷就能清零”的文案。我假装求职者混进去,对方发来一张PS痕迹明显的“债权转让协议”,声称平台已经把债权卖给了“第三方资管公司”,所以借款人就不用还了。实际上,债权转让不代表债务消失,只是换了个债主继续追。

  2. 短视频平台的“反催收课”
    某音上有个博主,天天直播教粉丝用“管辖权异议”“砍头息”等话术拖延还款。评论区一堆人刷“真的不用还了”。我托朋友查到,这位博主后端卖的是6980元的“债务优化”课程,真还不上的人哪有钱买课?不过是新一轮的割韭菜。

  3. 境外赌盘洗钱的幌子
    更黑的是东南亚那边的电诈团伙。他们先让受害人借网贷,再把到账的钱转去“投资”虚拟币,最后说“平台跑路了,钱不用还”。实际上,受害人的债务还在国内征信系统里躺得好好的,而转出去的钱早被洗成了数字筹码。

二、法律上确实存在的“不用还”

  1. 高利贷红线
    根据最高法的新规,民间借贷年利率超过LPR四倍的部分,法院不支持。比如现在一年期LPR是3.45%,四倍就是13.8%。某呗、某粒贷的实际年化动辄18%起步,真打官司能砍掉一截利息,但本金还是得还。

  2. 套路贷的“合同无效”
    去年重庆有个判例,平台伪造银行流水虚增债务,被法院认定为套路贷,合同直接无效。但这类案子需要完整证据链,普通人很难自己举证,多数要靠公安刑事立案后检察院介入。

  3. 债权超过诉讼时效
    民法典规定,普通债权诉讼时效是3年。如果平台3年内既没催收也没起诉,理论上可以抗辩。但现实中,正规平台会在第2年半的时候发律师函中断时效,这招基本用不上。

三、真还不上怎么办?

我表姐给了份内部流程图:逾期30天内平台自己催收,90天后转外包,180天以上才可能起诉。这里的关键是“可能”——金额低于1万的案子,平台往往直接做坏账计提,因为诉讼成本划不来。但这不代表征信没事,逾期记录会挂5年。

真想上岸,可以试试三招:

  • 主动协商:打客服电话转“贷后管理”,说明失业或疾病情况,要求分24期免息。有同事这么操作,3万欠款最后每月还1250元,没再涨利息。

  • 债务重组:银行系的信用贷可以置换高息网贷,比如某行的“消费易”年化只要4.35%,但要求公积金连续缴存12个月。

  • 求助调解中心:去年开始,北京、杭州等地试点“金融纠纷调解”,达成协议的案子可以不上征信。我陪邻居去过,现场有律师和银行代表,最后把1.8万罚息全免了。

四、写在最后

回到小赵的问题,他现在每天还能接到3个催收电话。我把调解中心的地址发给他,顺便说了句:“真不用还的只有一种情况——平台被定性为非法集资且资金被全部追缴,但这种情况,你的本金都拿不回来。”

所以,看到“网贷不用还款”的帖子,先想想:如果真有这种好事,为什么发帖的人不藏着掖着自己发财?毕竟,人性经不起考验,尤其是面对债务的时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