等额本息最佳还款时间:前13周期提前还贷省息最多

“喂,老铁,你说我贷款买房,选等额本息,到底第几年提前还款最划算呀?”
先别急着翻白眼,我知道你肯定也在各种群里、论坛里被这个问题绕得脑壳疼。今天咱就掰开揉碎聊明白,顺便把我自己的一点小算盘也掏出来晒晒,希望你看完能一拍大腿:“哦,原来如此!”
为什么要纠结“最佳时间”?
自问:等额本息不是每月都一样吗?干嘛还挑日子?
自答:因为利息≠本金,前面利息占大头,后面本金占大头。
就像吃火锅,前两口都是底料,后面才捞到肉。想少吃底料,就得早点下筷子。
先把公式放桌上,别怕!
我当年第一次看见公式,脑袋嗡的一声。其实就一句话:
每月还款额 = [贷款本金×月利率×(1+月利率)^还款月数] ÷ [(1+月利率)^还款月数-1]
看不懂?没关系,我直接给你一张小纸条:
贷款100万 | 利率4.3% | 30年(360期) |
---|---|---|
月供 | 4,947元 | — |
第1年总还 | 59,364元 | 其中利息≈42,000元,本金≈17,000元 |
第10年总还 | 59,364元 | 利息降到≈30,000元,本金升到≈29,000元 |
第25年总还 | 59,364元 | 利息只剩≈10,000元,本金≈49,000元 |
瞄一眼就能发现:越早提前还,省下的利息越多;但越晚提前还,省下的利息越少——可手里攒下的本金也越多。所以关键点来了:什么时候“省下的利息”和“手里攒下的本金”打平?这就是传说中的“甜蜜点”。
甜蜜点到底在哪?
我用Excel拉了一张图,横轴是“已还期数”,纵轴是“再提前还节省的利息”。曲线像滑梯一样,前5年嗖嗖往下掉,第7年左右开始变缓,到第10年几乎成一条直线。
所以民间流传“第7~8年”最划算,不是空穴来风——在第84~96期之间提前还款,省息效果依旧明显,但你已经让月供帮你“啃”掉了一部分本金,手里资金压力没前期那么大。
三个真实小故事,帮你对号入座
故事A:
小赵,90后程序员,2020年上车,贷款80万,利率4.1%。2023年拿到年终奖15万,直接提前还。一算,省了约7.8万利息。小赵说:“爽!相当于白捡一台车。”
故事B:
老王,80后公务员,2013年贷款120万,利率5.15%。2023年手头宽裕想提前还,一算只能省3万多,老王摇摇头:“算了,拿去给孩子报国际班更值。”
故事C:
阿敏,95后设计师,贷款60万,利率3.8%。她选择不提前还,把闲钱扔进年化4%的理财里。她说:“利差太小,提前还反而亏。”
自问自答时间
问:是不是越早还越好?
答:理论上越早省息越多,但得看现金流。如果你提前还了,手里连应急金都没有,万一失业就抓瞎。
问:月供不变,提前还为啥还分“缩期”和“减额”?
答:
缩期:保持月供,缩短年限,适合想早点无债一身轻的人。
减额:保持年限,降低月供,适合想每月轻松点的人。
我自己选缩期,感觉像游戏通关,爽点高。
问:等额本息 vs 等额本金,哪个更好提前还?
答:
等额本息:前期利息多,提前还“赚头大”。
等额本金:前期本金多,提前还“赚头小”。
所以如果你已经选了等额本息,就别再纠结换产品,直接盯时间点。
一张简单粗暴的决策表
你现在的状态 | 建议动作 | 备注 |
---|---|---|
已还款<3年,手里有20万+闲钱 | 提前还一部分 | 省息≈闲钱×4%×剩余年限 |
已还款5~8年,利率>4.5% | 考虑提前还 | 省息仍明显 |
已还款>10年,利率<4% | 观望或理财 | 利差小,提前还不划算 |
公积金贷、利率<3.5% | 打死不还 | 跑不赢通胀 |
我的独家小账本
我把自己的贷款拆成三份:
一份30万公积金贷,利率3.1%,打死不还;
一份50万商贷,利率4.05%,计划第7年提前还20万,缩期5年;
一份20万消费贷,利率5.2%,有钱就提前还,省息立竿见影。
算账结果:按这个节奏,我能比原计划少付约11万利息,而且生活质量没咋降。
最后一哆嗦
别被“最佳时间”四个字吓住,其实它就是一道小学数学题:利息节省 > 资金机会成本就冲,反之就躺。
下次再有人神神秘秘跟你说“第几年必须提前还”,你就把这篇文章甩过去,让他自己算。
哦对了,银行APP里都有“提前还款试算”按钮,点一下比啥都准。祝你算盘打得噼里啪啦,早日无债一身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