贷款还款方式大全:等额本息vs等额本金,哪种更划算?

上个月,我陪表姐去银行把房贷的还款方式从“等额本息”换成了“等额本金”。办完手续那天,她像卸掉一块大石头,连午饭都多吃了半碗。回家后,她把手机里的计算器翻给我看:“你看,利息少了将近七万!”我笑着提醒她,前期月供也多了两千多,现金流可得盯紧。表姐耸耸肩:“反正年终奖快到了,先紧后松,我能扛。”
这段对话,让我意识到:很多人选贷款还款方式时,只看宣传单上的数字,却没想过自己的收入曲线、家庭支出、甚至心理承受能力。今天,咱们就把常见的几种贷款还款方式拆开揉碎,聊聊怎么挑才不会后悔。
等额本息:先甜后咸的“温水煮青蛙”
如果你打开任何一家银行的房贷页面,默认勾选的几乎都是“等额本息”。原因很简单:每月还款额固定,前期压力小,对银行来说系统计算也省事。举个例子,贷款100万,30年期,年利率4.2%,每月月供4890元,30年总利息约76万。看起来安稳,但前五年里,月供里有将近70%是利息,本金像蜗牛爬。适合谁?刚工作的小夫妻、收入波动大的自由职业者、或者未来打算提前还款的人——因为每月多还的部分直接冲本金,不会被利息“吃掉”。
等额本金:前期咬紧牙关,后期一身轻松
还是100万贷款,30年期,等额本金首月月供高达6277元,到最后一个月只剩2789元,总利息却降到约55万。表姐就是看中这点,才决定“狠心”一把。她的逻辑是:现在夫妻俩月收入3万,咬咬牙能承受高月供;等过几年要孩子、换车,支出增加时,月供反而降下来了。不过,银行柜员悄悄告诉她,这种贷款还款方式对工资流水要求高,如果公积金账户余额不足,审批可能卡壳。
先息后本:适合“短炒”的生意人
我大学同学老周做跨境电商,去年用先息后本的方式贷了50万经营贷,期限两年。前23个月只还利息,每月1750元,最后一个月一次性还本金50万。他算过账:旺季利润高,攒下的钱直接拿去补货,比提前还本金划算。但风险也明显——如果最后一个月资金链断了,银行可不会听你解释。适合谁?有明确回款周期的个体户、股票满仓等待解套的投资者,或者确定能在短期内卖房套现的人。
随借随还:年轻人的“信用卡Plus”
现在不少城商行推出“随借随还”的信用贷,额度30万,日息0.02%,按天计息。听起来像信用卡分期,但利率更低。我同事阿敏去年装修,用了这种贷款还款方式:今天刷5万买瓷砖,明天还3万,利息只算两天的。她得意地说:“比装修公司的分期手续费便宜一半。”但别忘了,这类产品通常期限短,额度受公积金或社保缴存基数限制,适合短期周转,千万别当成长期饭票。
挑贷款还款方式,先问自己三个问题
收入是“爬坡”还是“过山车”?
如果未来几年收入稳定增长,等额本金能省下大笔利息;如果工作性质决定收入忽高忽低,等额本息更稳妥。有没有“大额支出”埋伏?
比如孩子三年后读国际学校、父母可能要换关节,这些都需要现金。选先息后本或随借随还,能留出缓冲空间。心理承受力如何?
有人看到每月还款额浮动就焦虑,有人却觉得“欠得越少越踏实”。别小看这点,我舅舅当年为了少还利息选等额本金,结果每月看到银行卡扣款短信就失眠,最后还是提前还款了事。
最后,再提醒一句:不管选哪种贷款还款方式,都别忘了留好6个月以上的家庭紧急备用金。毕竟,银行算的是利息,我们过的是日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