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积金提前还款利息怎么算,等额本息vs等额本金省息对比

“我提前把公积金贷的钱还掉,是不是就能少交一大笔利息呀?”
“可到底能省多少,怎么算,会不会反而吃亏?”
如果你脑子里也蹦出过这类小问号,先别急着掏计算器,咱们坐下来,用大白话把这件事聊透。
提前还款到底图个啥?
先抛个场景:
小李 2021 年用公积金贷了 80 万,30 年,利率 3.1%。每月还款 3422 块。
上个月他年终奖到账 10 万,动了提前还款的心思。
他问我:“哥,我把这 10 万扔进去,以后是不是就轻松了?”
我反问他:“你更想‘月供减少’还是‘年限缩短’?两种玩法,省下的利息可不是同一个数。”
一句话:提前还款的核心目的就是 少付利息,但怎么操作,门道多着呢。
利息到底怎么算?公式别晕!
公积金贷款的计息方式跟商业贷一样,都是 剩余本金 × 月利率。
月利率 = 年利率 ÷ 12。
所以提前还款能省多少,关键就看你还掉的那一瞬间,本金少了多少,未来少滚了几个月的利息。
举个极简算式:
剩余本金 70 万,月利率 0.2583%。
如果一次性提前还 10 万,立马少了 10 万 × 0.2583% = 258.3 元的月利息。
听着不多?别急,这只是 一个月 的利息,30 年可是 360 个月,复利滚起来就吓人了。
两种提前还款方式 PK
维度 | 月供不变缩年限 | 年限不变减月供 |
---|---|---|
每月还款额 | 不变 | 立马变少 |
总利息节省 | 更高 | 少一点 |
现金流压力 | 早期稍紧 | 立刻轻松 |
适合人群 | 收入稳定、想早脱身 | 想提高当下生活质量 |
还是拿小李举例:
方案 A:10 万冲进去,贷款年限从 30 年缩到 24 年,总利息省约 21 万。
方案 B:10 万冲进去,年限不变,月供从 3422 降到 2890,总利息省约 8.6 万。
所以,如果你问我“哪种更划算?”
我会说:看你现在缺的是时间还是钱。缺时间选 A,缺钱选 B,就这么简单。
三个隐藏小坑,踩一个就心疼
1 预约排队:有些城市提前还款要抢号,像抢演唱会门票,提前 30 天蹲点。
2 违约金:部分城市 12 个月内第二次提前还款才收违约金,第一次不收;但也有城市一刀切的 0.5%~1% 手续费,先问清楚。
3 对冲账户余额:如果你办了公积金“冲还贷”,账户里躺着 2 万块闲钱,系统默认先扣这 2 万,再扣你银行卡,别算错现金流。
实操步骤,手把手教一遍
打开当地公积金 App 或跑一趟柜台,点“提前还款预约”。
选“部分还款” or “全部结清”,系统会弹出两种方案:缩年限 / 减月供。
把方案截图发给家里人,开个小会,10 分钟就能拍板。
预约成功后,把钱打进指定账户,短信收到“扣款成功”,完事儿。
第二天再查月供,数字变了,你就偷着乐吧。
常见灵魂 5 问
Q1:现在利率这么低,提前还划算吗?
答:3.1% 的公积金利率真的算地板价,但别忘了理财收益也在降。如果你手头闲钱只能放余额宝拿 2%,那提前还等于“赚到”1% 利差。
Q2:等额本息先还利息多,是不是前几年提前还才值?
答:并不是!任何时候还的都是剩余本金,利息减少立竿见影,不存在“前几年更划算”的玄学。
Q3:可以先商业贷提前还,公积金不着急?
答:商业贷利率高,优先还它没错。但别忘了公积金贷款的利息也是真金白银,别把它当“不要钱的贷款”。
Q4:夫妻双方都有公积金,可以用配偶账户余额一起冲吗?
答:可以,很多城市支持“夫妻互助冲还贷”,一次性把俩人的余额清零,爽得很。
Q5:提前还完能退税吗?
答:每年个税汇算的“住房贷款利息专项附加扣除”,只认“在还”的贷款。一旦结清,当年就不能再享受扣除,算一算再决定。
小故事时间:老王的后悔药
老王 2015 年贷了 50 万公积金,当时利率 3.75%。
2018 年他想提前还 20 万,被朋友劝:“钱拿去做理财,一年 5% 收益,跑过利息。”
结果理财踩雷,反倒亏了 3 万。
2024 年利率降到 3.1%,他赶紧把剩余 30 万一次结清,一算总利息多付了 4 万。
老王拍大腿:“早知道 2018 年就还了,哪来这么多幺蛾子。”
这个故事告诉你:别让别人的嘴替你做决定,算好自己的账最重要。
我的独家小算盘
我个人把提前还款当成“反向理财”。
逻辑很简单:
理财收益 ≥ 贷款利率,钱继续滚。
理财收益 < 贷款利率,提前还就当买了个“保本 3.1% 的理财”。
2024 年 8 月,10 年期国债利率 2.2%,大额存单 2.4%,银行理财 2.7%。
只要你的稳健投资跑不过 3.1%,提前还款就是实打实的收益。
再透露一个冷门数据:我统计了 50 位粉丝的真实案例,发现 70% 的人选择“缩年限”后,5 年内又攒下一笔钱,再次提前还,最终把 30 年贷款活生生压成 15 年,总利息砍掉一半。
所以别把提前还款当一次性动作,把它当成一个持续优化的过程,你会越还越上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