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前还款计算器:房贷利息怎么算,省多少?

“提前还款计算”这个念头,大概是在我第一次把年终奖打进房贷账户时冒出来的。那天银行 App 跳出提示:剩余本金 94.3 万,已还利息 18.7 万。我忽然意识到,如果不做点什么,未来五年还要再交将近 20 万的利息。于是,我开始在通勤地铁里疯狂搜索“提前还款计算”。
第一步当然是弄清规则。不同银行、不同合同对违约金和计息周期的描述像绕口令:有的写“还款满 12 期后可申请”,有的说“部分提前还款最低 1 万元起”。我把合同 PDF 放大到 200%,逐字比对,把关键时间点标黄,才确定自己已跨过 12 期的门槛。
接下来是工具选择。我试过三种方法:
银行自带小程序:输入剩余本金、利率、已还期数,能一键给出“提前还款计算”结果,但只能算“月供不变缩短期限”这一种方案。
Excel 模板:在知乎搜到一个大神做的表格,把剩余本金、利率、剩余期数填进去,能模拟“月供减少期限不变”“双降”等多种组合,还能把节省的利息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。
线下柜面:客户经理用内部系统跑数,最准,但要请假排队。我最后把前两种结果打印出来,带着问题去柜台复核,只花了 20 分钟就拿到了盖章版的测算单。
算完才发现,数字比情绪更冷静。以我的 94.3 万为例:
若一次性提前还 20 万,选“缩短期限”,可省利息 9.8 万,还款周期缩短 4 年 2 个月;
选“减少月供”,每月少还 1100 元,但总利息只省 5.4 万;
如果把 20 万拆成 10 万+10 万,分两次提前还款计算,第二次操作时又能再省 1.1 万利息,因为本金基数进一步缩小。
我把这三种方案贴在冰箱门上,和老婆晚饭后一起投票。她更倾向“缩短期限”,觉得早还完早轻松;我则想留点现金流,倾向于“减少月供”。最后我们折中:先缩期限,等年终奖到账再做一次部分提前还款计算,把月供压到家庭收入的 25% 以下。
真正去网点办理那天,大堂经理提醒我两件事:一是记得让工作人员在系统里把“还款方式”从“等额本息”改成“等额本金”,这样后期利息会更低;二是打印新的还款计划表,作为后续“提前还款计算”的基准。回家后,我把新旧两版计划表叠在一起,用荧光笔画出差额,那一刻才真切感到:省下来的利息不是数字,而是未来可以换窗户、给孩子报夏令营的真实预算。
现在,每当我们把闲钱凑成整数,就会打开 Excel 再跑一遍“提前还款计算”。它像一把刻度清晰的尺子,把模糊的焦虑量化为可执行的步骤。如果你也在犹豫要不要提前还款,不妨先算一算,再把计算结果贴在看得见的地方,让数字替你下决心。毕竟,房贷利率可能下调,但早一天少一天利息,永远是实打实的收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