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积金共同还款人条件:父母子女怎么加,2025最新政策

婉兮
婉兮 2025-09-06 10:30:01

“公积金共同还款人条件”这9个字,是我表妹上周在饭桌上哭着吼出来的。本来她首付都凑好了,结果银行一句“你老公征信有逾期,必须加共同还款人”,直接把她的买房梦按了暂停键。那天晚上,她把手机翻了个底朝天,也没搞明白到底谁可以当共同还款人、要满足什么条件、会不会影响自己以后买房。今天这篇文章,我就用她踩过的坑,一次性把话说透。

公积金共同还款人条件:父母子女怎么加,2025最新政策

先说结论:想加共同还款人,门槛比你想象得低,但“坑”比你想象得多。

第一,谁可以当?
很多人以为必须是直系亲属,其实各地公积金中心口径并不一样。以广州为例,只要主贷人的配偶、父母、子女、兄弟姐妹都可以,甚至未婚情侣也能写承诺书后共同还款;但北京就严格限定在配偶和直系亲属。所以第一步,一定先打问当地公积金中心,别在网上看十年前的帖子。

第二,征信到底看什么?
别被“征信良好”四个字骗了。公积金中心要的不是“零逾期”,而是“近24个月内无连续3次、累计6次逾期”。我表妹老公的征信只有一次信用卡逾期7天,理论上符合,但偏偏那张卡近12个月有3次最低还款记录,被银行认定为“还款能力不足”,这才被要求加共同还款人。所以打印征信时,一定要把“账户状态”和“最近24个月还款记录”两栏盯紧。

第三,收入怎么算?
大部分城市执行“月还款额≤共同还款人公积金月缴存额×60%”的规则。举个例子,广州的小两口想买300万房子,月供1.2万,老公公积金缴存基数1.5万,老婆8000,两人加起来×60%是1.38万,刚好覆盖月供。但如果老婆没工作,就得拉父母进来——父母年龄不能超过65岁,且退休前缴存记录连续满6个月。很多人忽视年龄限制,结果资料递进去当场被退件。

第四,隐性成本。
一旦成为共同还款人,征信报告上就会多一笔房贷记录。以后自己买房,哪怕一分没还过,也算“有贷款记录”,首付比例直接上浮。我同事阿杰就是给他哥当了共同还款人,去年自己买婚房时,首付从30%跳到40%,生生多掏了70万。更惨的是,如果他哥中途逾期,阿杰的征信也会同步“染灰”。所以签字前,务必让主贷人买一份“房贷险”,受益人写共同还款人,至少把风险锁进笼子里。

第五,退出机制。
很多人以为提前还款就能解除共同还款人身份,实际上大多数城市要求“贷款结清+主贷人重新申请+重新评估还款能力”,流程复杂到怀疑人生。杭州去年出台的新政策稍微人性:主贷人正常还款满2年、且剩余贷款本金≤房屋评估价50%,可申请解除共同还款人。但注意,解除后房屋必须重新办理抵押登记,手续费大约2000-3000元,时间成本另算。

写到这儿,可能有朋友要问:那到底要不要当共同还款人?我的答案是:看关系,更看现金流。如果是夫妻,本来婚后财产就捆在一起,共同还款反而能拉高贷款额度;如果是父母帮子女,最好用“公积金冲还贷”方式,每月直接从父母公积金账户扣款,避免现金压力;如果是朋友或情侣,建议直接放弃,省得房子没到手,人先闹掰。

最后,把我表妹的教训再总结成三句话:

  1. 打确认当地公积金共同还款人条件,每个城市细则都不一样;

  2. 打印详细版征信,重点看“最近24个月还款记录”,别让小额逾期毁了大事;

  3. 签字前想清楚退出路径,别因为一时仗义,把自己未来三十年的购买力搭进去。

买房这事儿,本来就是一场精细到小数点后两位的数学题。把规则吃透,再谈感情,才不会让“公积金共同还款人条件”这9个字,变成你深夜失眠的咒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