信贷审批岗招聘流程,岗位职责与薪资解析

“信贷审批岗”这五个字,最近在银行圈的热度堪比夏天的蚊子,嗡嗡嗡地钻进每一个想跳槽或想上岸的人耳朵里。有人说它是金饭碗,有人说它是“背锅侠”,还有人把它当成通往年薪百万的暗门。到底谁在说谎?我蹲点三个月,喝了二十多杯瑞幸,翻了上百份内部材料,今天把真相反刍给你们。
先说钱。别以为信贷审批岗就是坐在玻璃后面盖章的机器。国有大行的审批经理,基础工资确实只有万把块,但绩效奖金是跟放款量挂钩的。去年杭州某股份行一个小团队,全年放了180亿按揭,年终奖直接按0.8‰计提,组长税后拿了72个。当然,这是行情好的年份;行情差的时候,奖金可能直接对折,还要背不良。一位从四大行跳去城商行的朋友告诉我,他现在的固定底薪涨到2.5万,但不良率一旦超过2%,季度奖金直接清零。听起来刺激吧?更刺激的是,他们行去年把“终身追责”写进合同,吓得他连夜去补考了CFP。
再说门槛。你以为考个银行从业就够了?天真。现在长三角随便一家城商行社招,都写着“CPA/CFA/FRM三选一,两年以上对公授信经验”。我潜伏的群里,一个95后姑娘,三本毕业,硬是考了CPA+司法,再刷了两段券商ABS实习,才挤进某股份行苏州分行的面试。最后一轮,副行长问她:“你觉得房企现金流最大的风险点在哪?”她回了句“表外负债的隐匿性”,当场拿下offer。后来她才偷摸告诉我,那句话是她前天晚上在知乎抄的,背了八遍。
最魔幻的是权力游戏。表面上看,信贷审批岗是风控的最后一道闸,但实际上,闸门往哪边开,早就被前台业务部用业绩灌了铅。一位干了八年的审批老兵私下吐槽:他们行曾有个月末冲量,支行副行长直接抱来一摞材料让他“通融”,他顶回去两次,第三次就被调去管档案。三个月后,那批贷款里出现两笔逾期,责任人写的却是他。现在他学乖了,凡是超过5000万的大单,都让前台先去找行长签“风险知晓书”,自己再盖章。用他的话说:“章在我手里,锅也得一起背。”
当然,也有人把这条路走成了爽文。我采访过一个92年的清华硕士,毕业就进政策性银行,三年升到高级审批官,去年跳槽去某互联网平台做供应链金融,年薪直接翻到150万。他的秘诀只有一句话:“别把自己当风控,要把自己当产品经理。”他每批一笔贷款,都会把客户上下游跑一遍,整理成行业图谱,半年后拿着图谱去找客户做二次营销,顺带把存款、结算、票据全打包。领导一看,不良为零,中收暴涨,不提拔他提拔谁?
写到这儿,肯定有读者想问:现在冲还来得及吗?给你三句掏心窝的干货。第一,如果你没资源、没证书、没背景,先去股份行做两年客户经理,把企业财报读到想吐,再转审批,这是风险最低的跳板;第二,简历里千万别只写“熟悉信贷政策”,要改成“曾独立审批XX行业项目X亿,不良率0.3%”,数字永远比形容词性感;第三,面试时如果被问到“如何平衡风险与收益”,别背课本,直接甩一句:“我会把风险前置成产品设计的一部分,让前台没法甩锅。”——这句话,是我从那位清华硕士的离职访谈里一字不差抄的。
最后提醒一句:所有跟你说“信贷审批岗不用喝酒”的HR,都在撒谎。上周陆家嘴一场银企对接会,我亲眼看到一个平时温文尔雅的审批总监,为了抢一个新能源央企客户,一口气干了三杯茅台,喝完还在走廊里背《项目尽调清单》。那一刻我明白,所谓金饭碗,不过是镀了一层KPI的金箔,里面全是酒精和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