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额贷款上市公司龙头有哪些?2025最新名单与投资机会

婉兮
婉兮 2025-09-25 07:20:02

“小额贷款上市公司”这个词,最近一周在我们编辑部的小群里被反复提及。起因是前同事阿斌从上海回来,带了一肚子八卦:他原来待的那家做消费分期的小贷公司,正在跟券商密集开会,准备冲刺港股。饭桌上他压低声音说,“老板放话了,今年一定要挂上‘小额贷款上市公司’这块招牌,估值能多一个零。”

小额贷款上市公司龙头有哪些?2025最新名单与投资机会

我顺势翻了下行情。Wind 数据显示,截至上周五,A 股和港股加起来,名字里带“小额贷款”或主营业务涉及小贷的上市公司其实不到二十家,可每一家的成交量都异常活跃。散户的逻辑简单粗暴:普惠金融政策暖风频吹,银行又嫌小微企业麻烦,资金缺口只能由民间填补,小贷牌照自然成了香饽饽。

但真要上车,还得拆开看。第一类是纯正血统的小额贷款上市公司,比如重庆的某小贷龙头,靠着线下网点和十几年沉淀的商户数据,利息收入稳稳占据营收八成以上;第二类是互联网派,典型如某头部电商系消费金融,用“小额贷款上市公司”概念包装,实质做的是助贷生意,利润大头来自技术服务费;第三类更隐蔽,原本做担保、租赁甚至PE的企业,突然收购一张区域小贷牌照,转身就把“小额贷款上市公司”写进年报的亮点栏,蹭热度的心思昭然若揭。

上周我跑去广州调研了一家做服装供应链的小贷公司。老板老周四十出头,说话像连珠炮。他打开手机里的风控系统,指着屏幕上跳动的数字说:“别小看这些小商户,流水稳定得很。我们给他们放50万以内的订单贷,年化15个点,坏账率控制在2%以下。”我好奇问他有没有上市计划,他嘿嘿一笑:“先冲新三板,转板太慢,干脆直接去港股讲故事,‘小额贷款上市公司’这六个字,投资人一听就懂。”

老周的算盘打得精。港股对盈利要求相对宽松,估值却给得大方。只要他能保持30%以上的复合增长率,再包装一个“科技赋能普惠金融”的概念,市销率给到5倍并不难。问题是,监管也在同步收紧。银保监会年初下发的《网络小额贷款管理暂行办法》明确提出,跨省经营的小贷公司注册资本不低于50亿,且杠杆率不得超过2.3倍。老周现在的净资产只有8个亿,要么股东增资,要么引入战投,否则“小额贷款上市公司”这块招牌再闪亮,也挂不到他门口。

回到二级市场,资金已经用脚投票。Wind 统计显示,过去三个月,A 股小贷概念股平均涨幅超过40%,远超上证指数。但细看龙虎榜,游资对倒痕迹明显。某知名营业部一个月内上榜八次,净卖出却高达3.2亿。一位券商资管朋友私下透露:“现在敢接盘的,要么是不懂行的散户,要么是赌政策放松的赌徒。真要做价值投资,还得看哪家小额贷款上市公司能把不良率压到行业最低,同时又能把放款规模做上去。”

写到这里,我想起阿斌临走前的那句话:“小贷这门生意,说到底赚的是信息不对称的钱。一旦阳光化、上市化,利差会被摊薄,风控模型也会趋同。到那时候,‘小额贷款上市公司’就不再是稀缺标签,而是拼成本、拼效率的红海。”

或许,下一轮洗牌已经悄悄开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