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信贷危机:2024房贷违约潮,风险预警与政策解读

“嘿,哥们儿,你手里那张房贷合同,是不是越看越像定时炸弹?”
“小妹,你刷短视频刷到的‘城投债暴雷’,到底是啥神仙剧情?”
先别慌,咱们今天就把“中国信贷危机”这五个字拆成薯片大小,嘎嘣嘎嘣嚼碎了聊。
信贷危机到底是个啥?
一句话版本:钱借太多了,还不上,就炸了。
自问自答时间:
Q:是不是只有银行倒霉?
A:银行只是前排观众,真正坐过山车的是咱们普通人、企业、地方财政,甚至你楼下卖煎饼的大妈都可能被波及。
钱是怎么借出去的?
三条管道,像三条水龙头:
银行贷款:最传统,房、车、厂房都靠它。
债券市场:公司、政府发“借条”,你买理财产品就是间接买了这些借条。
影子银行:信托、理财、P2P,听着高大上,其实就是“表外借钱”,利息高、监管松。
管道 | 谁在借钱 | 谁在出钱 | 利息高低 | 风险等级 |
---|---|---|---|---|
银行贷款 | 房企、居民 | 储户 | 中 | ★★ |
债券市场 | 地方政府、国企 | 理财客户 | 低~中 | ★★★ |
影子银行 | 中小房企、民企 | 高净值人群 | 高 | ★★★★ |
危机苗头长啥样?
三盏黄灯已经闪了:
恒大、碧桂园等头部房企美元债违约,海外债主开始“敲门”。
地方城投平台昆明、兰州曝出利息难付,靠“展期”续命。
银行理财净值回撤,去年11月不少人一天亏掉半年奶茶钱。
房企怎么把雷埋这么大的?
故事时间:
老王在2018年拿了块地,楼面价1万/平,他算了笔账:
盖楼成本5千/平
卖3万/平,听着赚翻
于是抵押土地给银行A,借来10亿
预售再收一波首付,转头又拍了两块新地
循环套娃,三年滚出200亿负债。
结果房子卖不动了,现金流断,利息却像雪球滚到胸口。
一句话:房价涨得慢,利息跑得飞快,就塌方了。
地方政府为啥也缺钱?
卖地收入腰斩:
2021年全国卖地收入8.7万亿,2023年只有5.8万亿,少了整整一个“河南GDP”。
地铁、公路、园区早就招标,工程款却开始拖欠,包工头朋友圈全是“求结款”。
普通人会被怎样溅到?
三种水花:
房贷族:房价跌,首付变“首付贷”,心理账面亏损。
理财客:债券基金净值波动,年化从4%跌到1%,还负过。
打工人:地产链条上的设计院、建材、家电,年终奖缩水。
政府手里的“急救包”
不是万能,但能续命:
降息:把房贷、经营贷利息打下来,月供轻一点。
展期:城投债到期先不还本金,只付利息,相当于“分期”。
专项借款:央行给银行发“子弹”,定向保交楼、保工资。
乐观视角:危机=出清+升级
个人见解
房企高杠杆模式被锤,未来会留下财务稳健的选手,买房烂尾概率下降。
地方政府从“土地财政”转向“股权财政”,产业园REITs让普通人也能当“包租公”。
银行理财打破刚兑,大家终于明白“收益越高风险越大”不是段子而是铁律。
小白防身术
场景 | 动作 | 备注 |
---|---|---|
手里有房贷 | 提前还部分本金前先问违约金 | 有的银行收1% |
买理财 | 看底层资产是不是城投债 | 名字带“固收”≠稳赚 |
打算买房 | 查房企“三条红线”踩了几条 | 绿档优先,红档慎碰 |
独家小数据
我翻了下央行2024年Q2的贷款投向统计: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8.6万亿,同比增速-1.7%,这是2005年以来首次负增长。
换句话说,大家正在用“少借钱”给楼市踩刹车,这未必是坏事,反而像长跑途中主动降速喝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