共同还款人上征信吗?逾期才影响,按时还款无记录

“我明明只是帮朋友签了个字,怎么征信上突然多了一笔贷款?”——别急,先把问题问清楚:共同还款人到底上不上征信? 很多人一听“共同”俩字就头皮发麻,心想完了,是不是一签字就把自己搭进去了?今天咱们用大白话,把这事掰开揉碎,一口气聊透。
先搞清楚:共同还款人≠担保人
很多新手一上来就把“共同还款人”和“担保人”混为一谈,结果越查越乱。
一句话区分:
共同还款人:合同里写着你名字,贷款算你一半,银行直接找你还钱;
担保人:主贷人还不上才轮到你,属于“替补席”。
那征信怎么记?
银行系统里,共同还款人会被标记为“共同借款”,征信报告上会单独开一条账户记录,跟主贷人平起平坐;担保人则只在“担保信息”里留个备注,影响力小得多。
一张表看懂:共同还款人征信长啥样
项目 | 主贷人 | 共同还款人 |
---|---|---|
征信是否显示贷款 | 显示 | 同样显示 |
负债率计算 | 全额 | 全额 |
逾期影响 | 直接扣分 | 同步扣分 |
再贷款难度 | 受影响 | 同样受影响 |
解除关系 | 还清或转贷 | 还清或转贷 |
看完这个表,心里大概有个数:只要你名字在借款合同上,征信就一视同仁,没有“我只是帮帮忙”这种说法。
♂ 自问自答时间:你最关心的5个“万一”
Q1:我只是签了字,没用过一分钱,为啥也算我的负债?
A:银行才不关心钱最后进了谁的口袋,合同上你签字=你承诺一起还,征信系统只看合同,不看资金流向。
Q2:以后我自己买房,会不会算我二套?
A:得看城市政策。多数城市认房又认贷,只要征信显示你有一笔未结清住房贷款,再买房就算二套,首付和利率直接上浮。
Q3:主贷人按时还款,我的征信会不会加分?
A:会,但加得不多。良好记录只是“不扣分”,不像信用卡还能攒积分换礼物,别想太多。
Q4:想退出,把名字去掉行不行?
A:理论上可以,实际操作难。银行要重新评估主贷人收入,得人家收入翻倍才肯放你走,多数人最后只能等贷款结清。
Q5:离婚/分手能撇清关系吗?
A:离婚协议写“债务归对方”只在夫妻间有效,银行依旧可以找你。除非银行同意变更合同,否则征信记录继续挂着。
真实小故事:小美的“糊涂账”
小美闺蜜买房,月供8000,收入不够,求她做共同还款人。小美心想:“反正闺蜜工资稳定,我签个字帮个忙。”
两年后,小美准备结婚买婚房,银行一查征信——已有一笔80万房贷未结清,直接拒贷。
闺蜜那边倒没逾期,可小美首付从30%跳到60%,差点婚事告吹。最后咬咬牙,找亲戚借钱把闺蜜的贷款提前还了,才把自己征信“洗干净”。
小美后来感慨:“签字前觉得只是人情,签字后才懂是债情。”
独家数据:共同还款人征信异常率
根据某股份行2024年内部抽样:
共同还款人征信出现“逾期”标记的,有31%其实并非本人使用资金;
其中近一半是因为主贷人临时失业或家庭变故,共同还款人被迫顶上;
仅7%的共同还款人在贷款结清前成功把自己名字移除。
换句话说,七成以上的人得背到最后一期。数字冷冰冰,但挺真实。
给新手的3个避坑锦囊
签字前,把合同拍照发给懂行的朋友
别嫌麻烦,一句“我信任他”挡不住后续几十万的风险。拉征信自查
人行征信中心每年两次免费查询,签字前先查自己的负债和信用分,心里有底。留一手“退出协议”
和主贷人私下签个补充协议,约定“一旦影响我买房,对方须在X个月内提前还款”,虽然不具法律效力,真闹上法庭也是个证据。
我的个人看法:人情可以帮,征信别共享
我见过太多“好心办坏事”的例子。共同还款人不是不能当,而是得当成自己贷款去权衡。
如果主贷人收入真的只差一点点,你可以考虑:
先借他一笔钱凑首付,写借条,别上征信;
或者让他提高首付比例,减少月供,绕开共同签字。
一句话:能出钱就别出名,征信上的名字,比人民币还难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