信贷电销好做吗:真实收入与入行门槛揭秘

“信贷电销好做吗?”昨晚十一点半,阿灿在群里甩出这句话,炸出了三十多条语音。有人骂客户难缠,有人晒月入三万,还有人发了一张“今日通时8小时49分”的截图,配文“嗓子已废”。我盯着屏幕,想起自己三年前第一次拨号时的场景:耳机里嘟嘟声像敲鼓,手心汗湿得连鼠标都打滑,对面一句“不需要”就把我噎回原型。可三个月后,我靠这行攒够了首付。今天,我就用最白的白话,把这碗饭到底夹生还是熟透,给你掰开揉碎讲清楚。
先说结论:信贷电销不是金矿,也不是深渊,它是条窄路,走过去的人闷声发财,掉下去的人骂声震天。关键看你有没有摸到那三道门。
第一道门,名单。新人最常犯的错,是把“一手企业主名单”当尚方宝剑。去年我带的小组里,小赵每天打三百个“最新注册企业法代”,成交率0.8%,月底差点被劝退。后来我让他换成“近半年有贷款记录、信用卡使用率超70%”的二手名单,电话量降到一百五,成交率飙到4%。名单不是越新越值钱,而是越“痒”越值钱——你得找到那批刚好处在缺钱边缘的人。
第二道门,话术。别背“您好我们是银行合作单位”这种模板,耳朵都听出茧了。上个月我测试了七套话术,最狠的一套是:“王总,您上个月在××行批了30万,现在到账了吗?”对面沉默三秒,回一句“你怎么知道?”钩子就下好了。信贷电销的精髓不是推销,而是戳破窗户纸——让他意识到“原来我还差这笔钱”。
第三道门,心态。老周是我们组的神人,连续六个月销冠。有天他请假,我翻他工位,发现抽屉里叠着厚厚一摞被客户骂哭的小纸条,每张背面都写着同一句话:“今天他拒绝的是贷款,不是我。”我瞬间懂了,他根本不是脸皮厚,而是把自我和角色分得太清。电销这行,拼到最后拼的是情绪分离术。
当然,红利期确实过了。三年前打一天电话能出三单,现在三天出一单都算运气。监管越来越严,去年开始,银保监会要求所有贷款产品必须在通话中明确年化利率,光这一条就把无数话术打回重做。但有趣的是,行业洗牌越狠,专业选手越赚钱——当野路子退场,正规军开始收割市场。
如果你现在问我“信贷电销好做吗”,我会反问:你能不能接受前三个月只拿底薪?能不能每天听三十次“滚”还保持语速?能不能把《个人贷款管理办法》当睡前读物?能,这行就能做;不能,趁早别互相耽误。
最后送你个数据:广州某电销中心去年离职率68%,留下的32%里,有七成月入过万。残酷,但也公平。毕竟,这世上所有容易赚的钱,早就写进了刑法。剩下的,都得靠真本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