贷款公司需要什么资质?牌照,条件,流程全解析

上周陪表弟跑贷款,才发现“贷款公司需要什么资质”这件事,比想象中复杂得多。我们连着跑了三家机构,每家挂在门口的牌子都不完全一样:有的写“小额贷款”,有的写“融资担保”,还有的干脆只写“金融服务”。回家后我把当天拍下的照片一张张放大,才发现真正决定它们能不能放款的,是角落里那串许可证号。
先说最常见的“小额贷款公司”。它们在地方金融监管局备案,牌照全称叫“xx省小额贷款经营许可证”。表弟在合肥问的那家,注册资金门槛是5000万,而且必须一次性实缴,股东里不能有外资。工作人员悄悄透露,现在想新拿这张证几乎没戏,只能收购旧牌照,行情已经喊到八位数。
如果想做更大的金额,就得看“商业银行”或“消费金融公司”。表弟嫌银行太慢,我们转头去了某家消费金融公司,人家直接甩出银保监会颁发的金融许可证,上面业务范围一栏写着“发放个人消费贷款”。注册资金门槛更高——3亿元起,还要接受资本充足率考核。我注意到他们柜台上摆着一份2024年新版的风控指引,其中明确提到“不得与无放贷资质的机构合作”,算是把“贷款公司需要什么资质”这个问题又强调了一遍。
还有一类比较隐蔽的“融资担保公司”。它们本身不能直接放款,但能给借款人增信。我在南京遇到的那家,墙上挂着“融资担保经营许可证”,注册资金1亿起,必须按季度向监管报送在保余额。业务员说,现在担保费率普遍降到2%以内,利润很薄,全靠量撑。
回家的路上我特意查了裁判文书网,发现去年有32起民事纠纷,都是因为借款人把钱交给了“咨询服务公司”,结果对方根本没有放贷资质。判决书里最常出现的一句话是:“超越经营范围订立的借款合同无效”。血淋淋的案例摆在眼前,再回头看那些打着“极速放款”旗号的广告,突然就觉得烫手。
如果真要把“贷款公司需要什么资质”总结成一句话,记住这三个红本本就够了:小额贷款经营许可证、金融许可证、融资担保经营许可证。下次再遇到声称“内部渠道”的中介,先让他亮证,比看任何广告都管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