贷款公司套路揭秘:避坑指南,识别常见骗局与话术陷阱

“喂,老铁,你有没有过这种瞬间:手机一震,短信蹦出‘恭喜您获得30万额度’,心跳瞬间加速?可下一秒又嘀咕:这馅饼真这么香?别急,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聊聊贷款公司到底怎么下套,又怎么让新手小白一眼看穿。”
——先抛个问题吊胃口,接着咱慢慢唠。
套路1:低息广告 vs 真实年化
“月息0.3%”听着像不要钱?
自问:0.3%×12=3.6%,比银行理财还低,靠谱吗?
自答:猫腻藏在“综合费率”里。
平台会把服务费、管理费、保险费全塞进去,折算成年化,瞬间飙到20%+。
举个例子:小李借10万,分36期,月息0.3%,每月还3047元,听着挺美。结果一算,总支出元,年化18.4%!
项目 | 对外宣称 | 实际算法 | 真实成本 |
---|---|---|---|
月利率 | 0.3% | 仅利息部分 | 不考虑费用 |
综合年化 | 未提及 | IRR公式 | 18.4% |
提前还款 | 随时可还 | 剩余手续费照收 | 省不了几个钱 |
套路2:电话轰炸+假冒银行
“您好,我是建行合作中心,系统显示您有50万授信…”
来电显示还能改号,看上去,其实网络改号软件。
话术三板斧:先报工号让你信,再报额度让你馋,最后加微信发链接。
你一填验证码,人家直接代扣“征信查询费”299元,扣完就拉黑。
自问:银行真会主动送钱?
自答:正规军只在自家APP、网点、官网玩,电话推销九成是李鬼。
套路3:砍头息与阴阳合同
砍头息:到账先扣一笔“手续费”,合同却写“自愿缴纳”。
小王借5万,到手4.2万,合同仍写5万本金,利息照5万算。
年化瞬间从12%变28%,监管部门明令禁止,但换个马甲叫“咨询费”继续收。
阴阳合同:线上电子合同干净漂亮,线下再让你签纸质“补充协议”,关键条款只在纸质里出现。
应对小妙招:
到账金额≠合同金额,直接拒贷。
拍照留存所有纸质文件,以备维权。
套路4:无限展期 & 以贷养贷
“还不上?没事,给您续一期。”
续期费=新一期利息+手续费,债务滚雪球。
小陈初始借8万,续了5次,一年滚到14万,每月工资刚到账就被扣光。
自问:平台不怕坏账?
自答:人家赚的就是展期费,坏账率算进利润模型了,稳赚不赔。
新手避雷清单
查牌照:银保监会官网搜“金融许可证”,查不到直接PASS。
看年化:用IRR计算器,超过24%就喊停。
不扫陌生二维码:钓鱼链接花样多,官方APP最保险。
录音:电话沟通全程录音,说到“保证金”“砍头息”立马留证据。
我的独家观察
去年帮表弟跑贷款,我拉了一份20家平台的实测表,发现一个有趣现象:
广告打得越响的,实际年化越高。
低调的地方银行系消费金融,反而年化13%左右,额度虽低,但真省钱。
数据样本不大,仅供参考,却印证一句老话:羊毛出在羊身上,广告费也是借款人买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