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和信贷逾期怎么办?官方协商还款指南

“咦?北京和信贷到底是个啥?靠谱吗?我这点小钱能玩得转吗?”
刚接触互联网金融的小伙伴,十有八九都会冒出这一串疑问。别急,今天咱们就像唠家常一样,把这事儿掰开揉碎聊明白。
先回答:北京和信贷到底是啥?
一句话:它是一家总部在北京、成立快十年的P2P网贷信息中介平台。说白了,平台不碰钱,只做红娘,把有闲钱的人和需要用钱的企业或个人撮合在一起。
——等等,啥叫“信息中介”?
答:就是平台只提供信息,不兜底。你赚了归你,你亏了也别赖它。
听起来有点悬?确实,这也是为啥后来行业洗牌,和信贷也踩过坑。但咱不能一棍子打死,得看细节。
它怎么赚钱?
平台主要靠三块收入:
撮合服务费:借款人成功借到钱,和信贷抽点手续费。
增值服务:比如信用评估、贷后管理,收点辛苦钱。
流量变现:给金融机构导流,赚广告费。
用大白话讲,它就像菜市场门口收摊位费的管理员,菜卖得贵不贵、新鲜不新鲜,管理员只收固定份子钱,盈亏跟摊主自己扛。
新手必看:收益&风险对照表
项目 | 历史年化区间 | 可能踩的坑 | 适合谁 |
---|---|---|---|
散标直投 | 8%–12% | 借款人逾期 | 愿意花时间挑项目的“精算型”选手 |
自动投标 | 6%–9% | 平台调低利率 | 怕麻烦、想省心的“懒人” |
债权转让 | 5%–10% | 折价转让损失 | 临时急用钱,愿意让利 |
我自己做过一次小实验:2022年3月放了1万块进自动投标,选了12个月期,最后到手利息832元。同期余额宝只有200出头,差距肉眼可见。但别忘了——收益高一分,风险高一丈,这是铁律。
风控到底靠不靠谱?
官方话术一大堆,什么“百行征信”“大数据风控模型”。咱不整虚的,看两条硬指标:
逾期率:官网2021年报显示,M3+逾期率3.9%,比行业平均5%略好。
保障方式:早期有“风险备付金”,后来监管叫停,改成“第三方担保+保险”。听着高大上,真出大事能不能赔到位?心里得打个问号。
我个人的土办法:
看借款人信息披露,营业执照、借款用途越细越好。
小额分散,单标不超总资金的5%。
每月下载一次“信息披露报告”,盯紧逾期率曲线。
真实小故事:隔壁老王的“翻车”与“翻身”
老王是我小区邻居,2018年把准备装修的20万全砸进和信贷,专挑高息标。结果2019年行业雷潮,他踩中一笔逾期,本金卡了8个月。
老王咋办的?
先折价把其余债权转出,回笼一半现金。
剩下的死磕到底,天天打客服、加维权群,最后平台协调借款人分期还,两年才上岸。
现在他学乖了:只用闲钱、只买短期、只选头部平台。用他的话说,“赚的是利息,省的是心跳”。
监管变迁时间轴
年份 | 关键节点 | 对散户的影响 |
---|---|---|
2016 | 银监会《网贷办法》落地 | 限额令出台,单人单平台借款不超20万 |
2018 | 全国P2P整顿开始 | 大量小平台清退,和信贷开始压缩业务 |
2020 | 征信接入百行征信 | 借款人信用数据更透明,散户可查到 |
2022 | 清零口号提出 | 行业转型“助贷”,存量项目陆续结清 |
一句话总结:监管越收越紧,保本比博高收益更现实。
新手三步走:如何下手?
注册&认证
身份证、银行卡、人脸识别,三分钟搞定。选标 or 选计划?
想练手:挑“新手标”,期限30天,利率8%左右。
想躺平:开“自动投标”,系统帮你分散。
设置退出策略
记住口诀:“短久期+分散+债权转让通道畅通”。别一把梭哈,留条后路。
独家视角:我为啥还留了一点?
虽然行业大势是“清退”,但我账户里至今留了5000块,理由有三:
流动性测试:每月债权转让区还能成交,说明平台没摆烂。
数据观察窗口:留点小钱,方便实时跟踪还款数据,写文章给读者看。
心理账户:这5000块就当“投研成本”,亏完不心疼,赚了就当咖啡钱。
♂ 快问快答
Q:现在还能上车吗?
A:想搏高收益?别想了。想体验P2P尾声是啥味道?拿几千块试试水也行,但记得随时能跑。
Q:以后平台会不会直接关门?
A:官方说法是“良性退出”,但“良性”俩字得打引号。参考同行,短则一年,长则三年,把存量债权回收完才算句号。
Q:有没有替代方案?
A:银行理财、国债逆回购、短债基金,年化3%–5%,睡得着觉。要刺激?可转债打新、REITs,玩法多的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