贷款公司话术模板大全,秒批技巧与避坑指南

“姐,您最近是不是也在朋友圈刷到‘低息快贷’的广告?”
上周末,表姐突然给我发来这条微信。她刚盘下一家奶茶店,装修到一半钱却跟不上了。我陪她跑了三家传统银行,不是流水不够,就是抵押物评估价太低。眼看工期一天天拖,表姐急得嘴上起泡。就在这时候,某贷款公司的电话打了进来——声音温柔、语速不急不缓,三句话就把表姐的焦虑安抚得服服帖帖。
我把那通电话全程录了下来,事后复盘,发现里头的话术确实值得拎出来聊聊。毕竟,普通人一辈子也碰不上几回贷款,真要被“专业术语”绕进去,吃亏都来不及反应。
一、先给你“定心丸”,再给你“紧迫感”
电话接通后,对方第一句不是推销,而是确认需求:“姐,我这边看到您提交了20万的经营贷申请,现在审批已经走到最后一步,只差您补一份近半年对公流水,就能放款。”
关键词“只差”“最后一步”瞬间把复杂流程简化成“临门一脚”,让表姐产生再努力一下就能成功的错觉。紧接着,对方补一句:“不过系统每天凌晨刷新额度,今天不补齐,明天可能就要重新排队。”
“凌晨刷新”“重新排队”这套组合拳,既给希望,又加时限,典型的贷款公司话术套路。表姐听完二话不说,当晚就把流水发了过去。
二、用“年化”模糊“综合成本”
第二天,对方发来一份电子合同。电话里特意强调:“月息只有0.35%,年化算下来不到4.2%,比信用卡分期还低。”
我留了个心眼,把合同放大看,发现除了利息,还有3%的一次性服务费、0.1%/天的账户管理费。七七八八加一起,真实年化逼近12%。
贷款公司话术的高明之处就在这里:先用“低月息”降低心理门槛,再靠合同里的小字把利润悄悄加回去。普通借款人一看“年化4.2%”就签了,哪还会抠字眼?
三、“绿色通道”其实是保险搭售
签完字,对方又说:“为了加快放款,我们合作保险公司可以给您走绿色通道,只要买一份个人意外险,保费直接融到贷款里,不需要额外掏钱。”
听起来像是送福利,实质是把几千块保费平摊到24期,利息照收。表姐当时已经被“绿色通道”四个字冲昏头,差点就点头。我抢过手机问了一句:“不买保险是不是就不放款?”
对面沉默两秒,改口:“不买也行,就是正常排队3-5个工作日。”
所谓绿色通道,不过是一种变相搭售,抓住了借款人“越快越好”的软肋。
四、如何反套路?记住三句话
先算综合年化,再决定要不要签字。凡是电话里只说“月息”不说“年化”的,一律按话术处理。
任何“只差一步”的催促,都让对方发书面流程截图。正规机构不怕你核实。
附加费用能砍就砍,保险、会员、服务费都可以谈。只要你坚持,对方多半松口——毕竟他们也要冲业绩。
最后,表姐在我的“搅局”下,把服务费谈到1.5%,保险砍掉,20万到账,工期也赶上了。那家贷款公司事后还打电话回访,语气依旧温柔,只是再听到“最后一步”四个字,表姐直接笑了:“得了吧,我可不想再听你们的贷款公司话术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