等额本金和等额本息提前还款哪个划算?对比省息技巧

把贷款合同翻到最后一页,会发现一个容易被忽略的小字:提前还款违约金条款。很多人直到手里攒下一笔钱,开始纠结“等额本金和等额本金哪个适合提前还款”时,才第一次认真读它。
先说结论:如果你已经决定提前还款,且手里这笔钱五年内都用不到,等额本金大概率更划算;但如果这笔钱随时可能被抽调去装修、创业或者给孩子交学费,那等额本息反而留给你更多转圜空间。
为什么?先把两种还款方式的底层逻辑拆开来看。
等额本金每个月还的本金是固定的,利息按剩余本金计算。比如贷款100万、利率4.3%、30年,首月本金2777元,利息3583元,第二个月本金仍是2777元,利息却降到3573元……越往后,月供里利息占比越低,提前还款节省的利息就越多。
等额本息则把30年的总利息和本金平均分摊,每月还款额固定。同样100万、4.3%、30年,月供4948元,其中首月利息3583元、本金1365元;第120个月利息只剩2680元,本金却升到2268元。也就是说,前期还的几乎都是利息。
搞清楚这一点,再看提前还款的临界点。
银行内部有个“甜蜜点”概念:等额本息在前1/3贷款周期内提前还款,能省下最多利息;等额本金则在前1/2周期内都划算。拿30年房贷举例,等额本息第10年前、等额本金第15年前动手,效果最明显。
但实操里还得算两笔细账。
第一笔是违约金。北京、上海不少银行对等额本金客户提前还款免违约金,对等额本息却要收1%–3%的补偿金。别小看这1%,100万贷款就是1万块,足够抵消提前还款省下的部分利息。
第二笔是现金流。等额本金前期月供高,很多年轻家庭前五年过得紧巴巴,攒下的提前还款金可能是东拼西凑的。一旦提前还款后家庭收入骤降,等额本息“低月供”的缓冲价值就体现出来了——至少月供压力不会突然翻倍。
身边真实案例更能说明问题。
老王2018年在成都买房,贷款120万,等额本金30年。2022年提前还了40万,省了约28万利息,相当于把贷款年限缩短了9年。但老王是公务员,收入稳定,那40万是拆迁补偿款,短期内用不到。
老李同年同小区买房,贷款金额、年限一样,选了等额本息。2023年想提前还30万,银行一算违约金要9000元,再一看已经还了5年,前期利息交了22万,本金才还了不到8万。老李一算账,干脆把30万拿去提前还了车贷和装修贷,房贷利率毕竟比消费贷低。
所以,别只盯着“等额本金和等额本息哪个适合提前还款”这个关键词做算术题,还得问自己三个问题:
这笔钱三五年内有没有更急用?
家庭收入在未来十年会不会大幅波动?
银行对两种还款方式的违约金政策差多少?
把这三个问题想清楚,再打开房贷计算器,你会发现提前还款这件事,从来不是简单的数字游戏,而是一场关于现金流的长期规划。
最后提醒一句:不管选哪种方式,提前还款前记得先联系银行预约,有的支行排队已经排到了明年三月。把违约金、最低还款额、办理流程都问清楚,再动手也不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