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额贷款公司转让流程,价格,牌照收购攻略

婉兮
婉兮 2025-09-06 19:35:01

上周跟做风控的老同学吃饭,他半开玩笑地说:“现在手里有张干净的小贷牌照,比囤茅台都香。”虽然是句调侃,却道出了行业里一个真实现状——小额贷款公司转让行情悄悄升温了。很多人只盯着贷款利率、坏账率,却忽略了一个事实:一张合规的小贷牌照,在金融监管趋严的当下,其实是稀缺资源。

小额贷款公司转让流程,价格,牌照收购攻略

先说个身边的例子。成都一家做消费金融的团队,原本靠助贷模式活得不错,但去年监管一纸文件要求必须持牌经营。团队连夜开会,发现从零申请小贷牌照排队至少一年半,还不一定能批。最后他们选择直接收购一家注册地在郊县的小额贷款公司,整体花费比申请通道的“时间成本”低得多,两周就完成股权过户,业务立马合规上线。这个案例在朋友圈传开后,“小额贷款公司转让”成了他们私下交流的高频词。

为什么突然火了?核心还是供需失衡。一方面,监管持续压降地方金融组织数量,新批小贷公司几乎停摆;另一方面,不少早年拿到牌照的企业,因为股东战略调整或经营方向变化,愿意溢价出让。一来一去,市场自然活络。据我了解,目前江浙一带干净无经营的空壳小贷,报价普遍在400万—600万区间,带历史业务但坏账可控的,还能再上浮10%—15%。当然,价格高低要看注册地、杠杆倍数、存量客户质量这些细节。

如果你正考虑入手,先别急着打款。第一步要做的是穿透式尽调:查征信、查诉讼、查存量贷款合同,尤其注意有没有隐藏的联合贷或助贷兜底条款。第二步是确认当地金融监管局的变更政策,有的地方要求新股东先过“前置审批”才能做工商变更,周期可能拉长到三个月。第三步才是谈价和付款节奏,行业里通常分三笔:意向金10%、监管预批复后40%、交割完成付尾款。

卖方也要留神。我见过有老板为了尽快脱手,把不良打包藏进“其他应收款”,结果半年后买家以“重大信息披露不实”起诉,不仅尾款没拿到,还倒赔违约金。所以老练的出让方会提前做一轮资产剥离,把能清的坏账全清掉,再出具一份干净的审计报告,反而能卖出溢价。

对于吃瓜群众来说,小额贷款公司转让似乎离生活很远,其实不然。你平时用的某些分期平台、外卖月付、甚至共享单车免押服务,背后可能就是一家被收购后重新包装的小贷公司在放款。金融牌照的流转,最终会以更低的利率、更灵活的产品形态,悄悄影响我们的消费决策。

写到这里,手机弹出一条推送:某地金融监管局发布《促进小贷行业健康发展指导意见》,鼓励优质股东通过兼并重组化解风险。看来,下一轮“小额贷款公司转让”的窗口期,已经在路上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