抵押贷款还款方式对比:等额本息vs等额本金,怎么选最省钱

“姐,这抵押贷款还款方式到底怎么选啊?”凌晨一点,闺蜜群里弹出这条消息,配图是她在银行APP前抓耳挠腮的自拍。我秒回:先别急,把贷款经理给你的那张A4纸拍清楚。五分钟后,一张密密麻麻的表格甩过来——等额本息、等额本金、先息后本、随借随还,四个选项像四道关卡横在眼前。隔着屏幕,我都能感觉到她的焦虑快顺着Wi-Fi爬过来。
先讲个真事儿。去年我陪表哥跑遍北京三家银行,就为了给他那套五环外的小两居挑个最省心的抵押贷款还款方式。销售经理嘴皮子翻飞,把“等额本息”说成“每月固定,省心省力”,把“等额本金”包装成“前期压力大,后期轻松”,却绝口不提到底哪种更省钱。表哥被绕得云里雾里,最后靠我掏出手机里的房贷计算器才拍板。三个月后,他拿着还款计划表来找我,第一句话就是:“幸亏当初没听销售瞎忽悠,不然要多掏8万利息。”
所以,今天咱们把话挑明:抵押贷款还款方式没有绝对的好坏,只有合不合适。先搞清楚自己是谁,再决定选哪条路。
第一关:现金流稳定型——选等额本息。
如果你是个朝九晚五的打工人,工资卡每月固定到账,年终奖全靠公司心情,那等额本息就是为你量身定制的“安全垫”。每月还款额一模一样,方便记账,也方便银行扣款。缺点是总利息高,但别忘了,你把多出来的利息当成买“确定性”的保费,值不值?我大学同学小刘就是典型代表,互联网大厂螺丝钉,去年用等额本息贷了120万,月供6800,占工资45%,虽然利息总额比等额本金多了6万多,但他一句“我不想30岁就为房贷失眠”,直接堵住了所有质疑。
第二关:收入增长型——选等额本金。
如果你刚跳槽到薪资double的新公司,或者副业收入肉眼可见地涨,等额本金就是“先苦后甜”的剧本。前期月供高得肉疼,但每月本金固定,利息逐月递减,总利息能省下一大截。我表哥就是例子,程序员转行做AI训练师,年薪从30万跳到80万,选了等额本金,首月月供1万2,咬牙扛了半年,现在降到9000,预计总利息比等额本息少12万。用他的话说:“就当给自己设个KPI,逼自己多接外包。”
第三关:短期资金周转型——选先息后本。
做电商的朋友阿May去年用先息后本贷了80万囤货,前12个月只还利息,每月2800,现金流直接解放。第13个月一次性还本金,她靠双十一爆单提前还清,省了半年的利息。但注意,这招只适合“确定能回款”的生意人,如果双十一翻车,80万本金压下来,分分钟变“压垮骆驼的稻草”。
第四关:灵活支配型——选随借随还。
深圳做跨境的小老板老周,把房子抵押给银行做了随借随还额度,100万循环使用,随借随还,按日计息。去年旺季多借了50万周转,淡季提前还款,全年实际利息只花了1.8万。但银行对这类客户要求极高:征信干净、房产估值高、公司经营满两年。普通人想蹭热度?先掂量掂量自己有没有“随时能拿出100万”的底气。
写到这里,你可能发现了:抵押贷款还款方式的底层逻辑,其实是“用利息换时间,还是用时间换利息”。稳定的人买确定性,冒险的人博收益,没有对错,只有选择。
最后提醒三个坑:
别被“低月供”迷惑,有些银行把等额本息拆成30年,月供降了,总利息却翻倍。
提前还款违约金要问清,有的银行3年内提前还款要收3%违约金,算下来不如不换。
抵押贷的利率浮动条款要看细,LPR下调时,固定利率可能让你错过省钱机会。
回到开头那个闺蜜,我把表格重新整理发给她:月供占收入30%以内选等额本息,占50%以上选等额本金,做生意的先息后本,有闲钱的随借随还。十分钟后,她甩来一句:“懂了,我选等额本息,毕竟我不想为了省几万块,把生活过成苦情剧。”
你看,答案从来不在销售经理的PPT里,而在你自己的账本里。今晚,打开你的房贷计算器,把数字敲进去,比任何“专家建议”都靠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