信用卡最低还款额可以吗?利息如何计算,是否影响信用

“信用卡可以还最低还款额吗?”——昨天深夜,闺蜜在微信群里突然甩出这句话,炸出一群夜猫子。有人秒回“当然可以”,也有人跳出来说“千万别踩坑”。我瞄了眼自己那张已经刷爆的卡片,心口一凉:到底谁说的才是真的?
先说结论:可以还,但“可以”不等于“应该”。最低还款额就像一把钝刀,割得慢,却疼得久。它通常是你当期账单的10%左右,外加利息、分期、上期未还部分。银行巴不得你只还这点,因为从你按下“确认还款”那一刻起,剩余未还的钱就开始按日息万分之五滚雪球。听起来不多?换算成年化,18%起步,直逼高利贷。
我去年就栽过跟头。双十一剁手太凶,账单一万三,手头紧,只还了最低1300。结果第二个月账单跳出来,利息+违约金直接多出一百八。那感觉就像刚逃出火场,又被踹回坑里。银行客服还温柔提醒:“女士,您可以选择分期哦~”分期看似利率低,实则手续费一摊,数字更扎心。
更隐蔽的坑是征信。很多人以为按时还最低就不会逾期,确实不会,但征信报告会显示“最低还款”。未来你申请房贷、车贷,银行一看,心里就咯噔:这人现金流是不是有问题?额度、利率都可能打折。我同事阿杰就是活生生的例子,去年买房,征信上两条“最低还款”记录,硬生生比别人多付了十几万利息。
那什么时候可以还最低?只有一种情况:短期周转,且确定下个月能一次性结清。比如工资延迟发,或者临时垫付了医药费。把它当救急创可贴,别当长期止血绷带。我现在的做法是,账单日一出,立刻算好全额,实在紧张,就先还一半,再刷另一半,既保住征信,又把利息压到最低。
最后提醒一句:信用卡可以还最低还款额,但别让“可以”变成“习惯”。真正的自由不是想花就花,而是想不花就能不花。毕竟,银行给的每一分“宽限”,未来都会连本带利要回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