信贷传导机制理论:银行信贷渠道、资产负债表渠道深度解析

“新手如何快速涨粉?”、“央行放的水到底流到哪了?”、“为啥我贷款还是被拒?”——别划走,今天兔子哥用一杯奶茶的时间,把这三个热搜问题串成一个词:信贷传导机制理论。
先把大词拆成家常菜。央行一收紧钱袋子,最先哆嗦的是银行;银行一哆嗦,最先被卡脖子的是中小企业;中小企业一哆嗦,最先砍掉的是投资和招人。这一连串“哆嗦”就是信贷传导机制在后台拉闸。
传统利率渠道 | 信贷传导机制 |
---|---|
只看利率高低 | 还要看银行肯不肯借、企业值不值得借 |
假设债券=贷款 | 强调债券≠贷款,外部融资溢价跳来跳去 |
像一条直线 | 像一张网,节点断了就全断 |
那为啥说它是“新凯恩斯主义”的宝贝?老凯恩斯只管IS-LM,没细看银行柜台后面的脸色。新凯恩斯补了三刀:
银行贷款和发债不是一回事;
央行真能捏住银行的七寸;
价格一时半会儿黏在地上。
这三刀下去,模型就活了。
兔子哥常被问:“资产负债渠道听起来高大上,到底怎么个玩法?”
答:想象你开了家奶茶店,2020疫情一来,店面估值腰斩,抵押给银行只值原来一半。外部融资溢价biu地升高,利率再低也借不到钱,只能把第二家分店计划扔进垃圾桶。央行如果这时候定向降准,银行手上有闲钱,你的估值又慢慢回血,计划就从垃圾桶里爬回来——这就是资产负债渠道在奶茶界的真人真事。
再来一个,“银行借贷渠道”是不是说银行想借谁就借谁?
No,朋友,它说的是银行放贷能力被央行拿捏。举个硬核数据:2020年一季度,人民银行普惠金融定向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4000亿元,小微贷款增速直接飙到25%以上,比同期大企业对公贷款高出一倍。这就是银行借贷渠道在excel里的样子。
♂“但有些朋友想要”更刺激的——数字金融会不会让这套理论过时?
兔子哥实测:蚂蚁借呗、微粒贷确实把外部融资溢价打下来一截,但别忘了,它们的资金源头还是银行同业借款和ABS,央行一变脸,水龙头照样收紧。所以理论没死,只是换了件卫衣继续蹦跶。
最后给一个博主经常使用的思考小工具:
看到社融数据,先拆“人民币贷款”和“企业债券”谁涨谁跌;
看到LPR不动,去翻银行资本充足率有没有逼近红线;
看到M2高、信贷弱,八成是外部融资溢价在作怪。
这样就可以把枯燥的数据翻译成“银行愿不愿意”、“企业值不值得”两句人话。
信贷传导机制理论不是象牙塔,而是你我他钱包胖瘦的遥控器。下次再听到“央行放水”,别只盯着利率,盯盯银行的表情、企业的脸色,才算看懂了下半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