宜信贷款上征信吗?最新政策影响解读

“宜信贷款上不上征信?”昨晚,老同学阿浩在群里甩出这句话,瞬间炸出一堆人。有人拍着胸脯说“我借了五年都没上”,也有人晒出征信报告,指着“宜信普惠”四个字苦笑。到底谁真谁假?我干脆把自己埋在资料堆里,把宜信的底裤扒了个遍,结果连我自己都惊出一身冷汗。
先说结论:宜信不是“一刀切”,而是“看产品下菜碟”。像“宜信普惠”“新薪贷”这类银行或持牌消金公司放款的,99%会上征信;而早期P2P的“宜人贷”、部分小额应急金,确实还在征信外游荡。但别高兴太早,去年开始,宜信悄悄把2020年后签约的消费分期也补录进了百行征信,有粉丝就因为三年前的一笔3000元分期被拒了房贷。
更刺激的是“隐藏条件”。我翻了内部客服话术,发现单笔借款超过5万、同时持有两笔未结清贷款、或者半年内有展期记录,系统会自动触发征信上报。有位做装修的哥们,前脚借8万买材料,后脚工程款被拖,逾期42天直接喜提征信“当前逾期”标记,房贷利率硬生生上浮了20%。
那不上征信的就高枕无忧了?呵,图样。去年开始,宜信把逾期数据同步给了同盾、百融这些大数据公司。有用户申请某呗被拒,查报告才发现,自己在宜信的一笔4500元逾期,被百行征信记了整整两年。现在知道为啥有人明明央行征信干净,却莫名秒拒了吧?
最坑的是“温水煮青蛙”式催收。前三天机器人温柔提醒,第七天人工客服上线,话术堪比情感电台:“哥,咱们这边建议您周转一下哦~”超过30天?通讯录轰炸、单位电话伺候,甚至有外包催收直接杀到工地,指着包工头鼻子吼:“你们员工欠钱不还!”
现在知道该怎么做了?第一,签合同前把资金方信息翻个底朝天,出现“银行”“消金”字样的,默认上征信;第二,把还款日设成工资到账当天,避免“节假日延迟到账”的狗血剧情;第三,真还不上了,别拖!宜信客服最怕你录音投诉,协商分期时直接甩出一句“根据《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》第26条”,对面立马怂一半。
最后提醒一句:别赌“不上征信”。现在不上,不代表三年后不上。征信系统就像前男友,平时不吭声,关键时候能卡得你买房买车哭爹喊娘。毕竟,宜信贷款上不上征信的答案,从来不是“是”或“否”,而是“你想不想赌未来”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