银行贷款方式有哪些:信用、抵押、公积金,哪种最划算?

银行贷款有几种方式?这个问题我在去年买房时翻来覆去问了不下十次,最后还是被各种“行话”绕得头晕。今天干脆把我踩过的坑、攒过的经验一次性打包,写成一篇“说人话”的攻略,保准你看完就能跟银行经理坐下来掰扯掰扯。
先说答案:银行贷款大致可以分成信用贷、抵押贷、质押贷、保证贷和票据贴现五种。听着复杂,其实就像相亲市场里五种不同类型的对象,各有各的脾气,也各有各的“择偶标准”。
信用贷——“看脸”的速食爱情
信用贷最像一见钟情:银行只凭你的征信、收入、职业来判断要不要放款,周期短,最快当天到账。优点是手续少,缺点也明显:额度低、利率高,而且征信上只要出现一次逾期,就像脸上长了痘,立马扣分。去年我同事小王想装修,额度30万的信用贷批下来只有12万,利率年化6.8%,比公积金高出一大截,最后只好放弃。抵押贷——“房产证做媒”的长跑
抵押贷就是拿房子、车子甚至厂房做抵押,银行像老派父母,先把你家底查个底朝天,评估价值、核验权属、跑房管局,一套流程下来最快也要两周。优点是额度高、利率低,去年我买房做了公积金+商贷的组合,抵押部分年化4.1%,比信用贷省出一辆小电驴的钱。缺点也显而易见:一旦断供,房子可能被拍卖,风险就像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。质押贷——“押股票换现金”的杠杆游戏
质押贷和抵押贷一字之差,区别在押的是动产或权利,比如股票、存单、黄金。去年股市一波小牛市,我表弟把手里20万市值的股票质押给券商,换来15万流动资金,年化利率5.2%,赚了两个涨停就把贷款提前还了,落袋为安。但行情要是反过来,股票跌破平仓线,银行会强制卖出,血本无归。一句话:质押贷是放大器,放大收益也放大风险。保证贷——“找大哥担保”的江湖义气
保证贷需要第三方担保,可以是人,也可以是担保公司。银行不怕你跑,怕你“大哥”跑。去年我闺蜜开店,银行要求有本地房产的担保人,她软磨硬泡拉来舅舅签字,利率比信用贷低1.5个百分点。但舅舅也不是白当担保人,一旦闺蜜还不上,舅舅的房子就可能被查封。所以保证贷最考验人情,签字前最好先买份保险,免得亲戚变仇人。票据贴现——“提前套现”的商人套路
票据贴现听着高冷,其实就是把未到期的银行承兑汇票提前卖给银行,换现金。比如你做批发生意,客户给你一张半年后到期的100万汇票,你急需资金周转,银行按贴现率扣掉利息后给你98万。贴现的精髓在于“时间差”,适合现金流紧张但手里有票的企业主。我一个开五金厂的朋友就靠这招,旺季前囤原材料从不缺现金。
写到这里,可能有人会问:银行贷款有几种方式,到底选哪一种?我的建议是:先问自己三个问题——“我要用多久?”“我能承担多少利息?”“万一还不上,我有什么可以兜底?”把这三个问题想明白,再去银行就不会被牵着鼻子走。
最后提醒一句:不管哪种贷款,签合同前一定把“提前还款违约金”“逾期罚息”这些字眼抠出来算清楚。别像我第一次办房贷,看到“提前还款免违约金”就以为随便还,结果一年后想多还10万,才发现“免违约金”只限前三次,第四次开始收2%手续费,白白多掏2000块。
银行贷款有几种方式?五种。但真正适合你的,可能只有一种。希望这篇攻略能帮你把“贷款”这件大事,从雾里看花变成板上钉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