等额本息VS等额本金房贷利率对比,哪种更省钱

“两种还款方式哪种好?”昨天深夜,闺蜜小颖在群里抛出这个问题,瞬间炸了锅。有人力挺等额本息,说省心;有人站等额本金,说省钱。屏幕前的我,嘴角一勾——这题我熟。毕竟三年前我买房时,也在这两条路之间来回横跳,最后靠着一张 Excel 表,硬生生算出了 18 万的差距。今天就把这段经历揉碎了讲,顺带把银行不会告诉你的小九九一并抖出来,保准你看完就能拍板。
先说结论:没有绝对的好坏,只有合不合适。就像挑口红,黄皮亲妈是砖红色,冷白皮涂了却像中毒。还款方式也一样,得看你的现金流、职业寿命和风险承受力。我先把两种方式的底层逻辑给你拆开。
等额本息,听着温柔,其实是个“前期还息后期还本”的甜蜜陷阱。比如你贷 100 万,利率 4.3%,30 年下来总利息 78 万,月供 4774 元,30 年雷打不动。前五年你往银行砸了 28 万,其中 21 万是利息,本金只少了 7 万。适合谁?适合刚工作没几年、工资涨幅跑不赢通胀的打工人。我表妹就是典型,月薪 1 万出头,房租水电占一半,等额本息的固定支出让她能提前规划,不至于断供。但注意,如果你打算提前还款,前十年基本在给银行打工,提前还等于白送钱。
等额本金,听着硬核,其实是个“先苦后甜”的狠角色。同样 100 万贷款,首月月供 6083 元,之后每月递减 12 元左右,最后一个月只要 2789 元。总利息 54 万,比等额本息省了 24 万。但前三年月供比等额本息多 1300 元,相当于每月多还一部 iPhone。适合谁?适合收入增长确定、短期能扛压力的人。我前同事老赵,程序员,年薪 40 万,跳槽一次涨 50%,选了等额本金,五年后提前还清,省了 30 万利息,直接换了辆特斯拉。
看到这里你可能要问了:那我怎么知道自己适合哪种?教你一个野路子,照着做不出错。第一步,打开工资条,算出你每月能承受的还款上限。记住,别超过税后收入的 50%,不然一旦失业,房子就是银行的。第二步,打开房贷计算器,分别输入两种还款方式,把前五年、前十年的利息和本金截图保存。第三步,问自己三个问题:未来五年收入会涨吗?会涨就选等额本金。会生孩子/换城市/创业吗?会就选等额本息,现金流稳定最重要。父母能支援多少?如果能一次性帮你提前还 20 万,等额本金的省钱效应会被放大。
最后说个银行不会告诉你的秘密:其实你可以“混合贷”。比如贷 100 万,50 万选等额本金,50 万选等额本息,前期压力不大,后期还能省利息。这招是我贷款时银行经理偷偷教的,说是内部操作,不对外宣传。我试了下,前三年月供比纯等额本息多 400 元,但十年下来省了 8 万利息,相当于白捡了个 LV。
写到这里,群里的小颖已经拍板选了等额本金,她的理由是:反正程序员 35 岁危机前能攒够提前还款的钱。你看,答案从来不在计算器里,而在你对未来的预判里。两种还款方式哪种好?现在你有答案了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