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司贷款怎么做账:银行借款分录与利息处理全攻略

“公司贷了100万,到底该怎么记账?会不会一不小心就被税务局请去喝茶?”
别急,先深呼吸一口气——今天这篇咱们就掰开揉碎聊聊“公司贷款怎么做账”,保证新手也能听得懂、用得上,顺带还能少踩几个坑。
先搞清楚:公司贷款到底是个啥?
自问:公司贷款=借钱吗?
自答:对,但又不全对。
银行贷款、信托借款、股东垫款、甚至刷信用卡给公司用,只要形成了“需要还的钱”,统统都算贷款。区别只在于:
债主是谁
利率高低
期限长短
搞清这三点,后面分录才不会写错。
贷款到账那一刻,会计分录怎么写?
划重点:钱一进公司账户,先别急着高兴,借钱≠收入!
举个热乎的例子:
2024年6月1日,广州某科技公司获批工商银行流动资金贷款100万元,年利率4.5%,期限12个月,到账当天会计小李做了下面这套分录
借/贷 | 科目 | 金额 | 备注 |
---|---|---|---|
借 | 银行存款 | 1,000,000 | 钱到账啦 |
贷 | 短期借款 | 1,000,000 | 1年内要还 |
就这么两行,简单到像记流水账,但偏偏有人把“短期借款”写成“长期借款”,年底审计就被揪出来——为啥?因为合同写着12个月到期,你非写成3年,不挨批才怪。
利息怎么入账?三种常见场景一次说清
分割线——知识点来啦!
场景1:按月计提利息
公式:利息=本金×年利率÷12
接上例,6月末小李计提当月利息:
借:财务费用——利息支出 3,750
贷:应付利息 3,750
场景2:银行直接从账户扣息
7月5日工行扣息3,750元,小李收到回单:
借:应付利息 3,750
贷:银行存款 3,750
场景3:一次性付息,先挂“预付”
有些小贷公司要求先付全年利息,这时分录要变:
借:预付账款——待摊利息 45,000
贷:银行存款 45,000
然后每月摊销3,750元到财务费用。
注意:千万别一次性把45,000全塞进当月费用,利润表会被你玩成过山车。
贷款买设备,分录又要升级?
自问:如果贷款专款专用,比如买一台500万的生产线,怎么做?
自答:多一个“固定资产”科目,但核心思路不变——借来的钱依旧是负债,只是用途不同。
贷款到账:
借:银行存款 5,000,000
贷:长期借款 5,000,000支付设备款:
借:固定资产 5,000,000
贷:银行存款 5,000,000每月计提利息:
借:在建工程/财务费用 20,833
贷:应付利息 20,833
小贴士:若设备需要安装调试,利息可以资本化,计入“在建工程”;一旦转固,利息就得费用化。这里省下来的税,老板请奶茶不过分吧?
年底对账,银行余额调节表长啥样?
很多新手以为贷款到账就万事大吉,结果年底银行发来对账单,发现贷款余额跟账面不一致,瞬间慌得一批。
其实90%的差异出在未达账项:
企业已付息,银行尚未扣款
银行已扣手续费,企业未拿到回单
解决方案:老老实实做一张“银行余额调节表”,把差异项列出来,调表不调账。
举个栗子
项目 | 金额 |
---|---|
账面短期借款余额 | 1,000,000 |
加:银行已扣未记账利息 | 3,750 |
调节后余额 | 1,003,750 |
银行对账单余额 | 1,003,750 |
对上啦!心里石头落地。 |
个人碎碎念:我见过最离谱的3个错误
把贷款当收入开票——某初创公司老板让会计按“技术服务收入”给银行开专票,结果增值税多交13万,哭都来不及。
利息计入“管理费用”——财务大姐说“反正都是支出”,审计小哥一句“利息不属于管理活动”,直接调账调报表。
股东借款混淆银行贷款——股东临时周转100万,会计直接挂“短期借款”,年底股东说“这钱我不用还了”,瞬间变“资本公积”,税局追问“为啥突然增资”,场面一度尴尬。
实操对比表:银行贷款 VS 股东借款
维度 | 银行贷款 | 股东借款 |
---|---|---|
合同 | 标准借款协议 | 可能口头约定 |
利率 | 明示年化4%-6% | 0%或随意约定 |
分录 | 借:银行存款 贷:短期借款 | 借:银行存款 贷:其他应付款 |
利息扣除 | 可税前扣除 | 超过同期贷款利率部分需调增 |
风险提示 | 逾期上征信 | 长期挂账可能被视同分红补税 |
彩蛋:一条省税小技巧
如果公司账上有未分配利润,可以跟股东商量:先分红再借款。
举例:公司利润50万,分红20万给股东,股东再把20万借给公司,利息按同期贷款利率走。
好处:
股东拿到分红交20%个税,但公司不用再为这笔钱的利息做税前扣除限额
利息支出合法合规,避免视同分红二次征税
实操中记得签正式借款合同、开利息发票,别嫌麻烦,省下来的税够团建好几顿烧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