信贷风险管理全攻略:商业银行评估防范控制对策

婉兮
婉兮 2025-09-12 05:50:01

上周五,我在陆家嘴一家咖啡店里,亲耳听到隔壁桌的投资总监对着电话吼:“别再跟我提那笔标债的信贷风险,我耳朵都快起茧了!”那一刻,我意识到:信贷风险这四个字,已经从枯燥的研报,变成了朋友圈里最扎心的流量密码。过去半年,光是“xx信托爆雷”“某房企债务展期”的热搜,就让无数中产一夜返贫。今天,我就用最通俗的嘴替,把这头灰犀牛拆给你看。

信贷风险管理全攻略:商业银行评估防范控制对策

先说一个真事。我表姐,北京某大厂P8,去年把攒了十年的600万投进一款“AAA级”城投定融。产品说明书里,“政府信用背书”六个字占了半页,唯独对信贷风险的提示只有三行小字。结果今年4月,城投母公司被曝出表外负债超300亿,兑付延期。她哭着问我:“不是说好刚性兑付吗?”我给她看了央行去年11月的文件——“打破刚兑”四个字写得明明白白。她这才明白,自己把“信仰”当成了风控。

为什么我们总是踩坑?因为信贷风险被包装得太体面了。比如,很多理财APP把“非标债权”美化成“稳健收益”,把“次级资产”翻译成“进取型配置”。上周我卧底进了一个理财销售群,亲眼看到讲师把某地产项目的现金流覆盖率1.2倍说成“安全边际极高”,却绝口不提该项目土地抵押率已高达75%。群里60多个退休阿姨疯狂接龙“已认购”,我看着她们的头像,后背发凉。

那普通人怎么避坑?记住三句话。第一,凡是承诺收益超过8%的固收产品,先问底层资产是什么。去年某头部房企发行的供应链ABS,票面利率9.5%,结果底层是三四线城市的工抵房,现在房价跌了三成。第二,查融资主体的“三道红线”踩线情况。我整理了2023年TOP50房企的财报,发现绿档企业违约概率不到2%,而红档企业高达27%。第三,看增信措施是否“空心化”。比如某城投债的“土地抵押”,实际是已售未结的安置房用地,变现价值为零。

最后说个反直觉的真相:现在反而是研究信贷风险最好的时机。因为暴雷潮把脓包都挤破了。就像我上周分析的某能源类信托,底层是光伏组件应收账款,虽然踩了“双碳”政策的风口,但交易对手是江苏某县级市的小厂。我查到该厂连续3年毛利率低于10%,立刻劝退了一个准备梭哈的学妹。她昨天发微信说:“幸亏没投,那家厂上周被供应商堵门讨债了。”

你看,信贷风险从来不是洪水猛兽,它只是镜子,照出我们对财富的贪婪与无知。下次再有人跟你说“保本高收益”,不妨把这篇文章甩过去——毕竟,省下来的几十万亏损,可比任何理财课都值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