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海信贷公司排行,利率低放款快,正规无抵押贷款哪家好

“上海信贷”四个字,最近像开了挂一样,在我微信群里刷屏。昨晚十一点,我正准备关灯睡觉,大学室友阿豪突然甩来一张截图——他在某银行APP里申请的“上海信贷”额度居然飙到了30万,利率低到3.2%。我盯着那串数字,睡意瞬间蒸发:要知道,阿豪去年还被银行拒过,理由是“征信花”。短短一年,他怎么就从“拒贷户”变成了“香饽饽”?
故事得从三个月前说起。阿豪在浦东张江做芯片测试,公司刚拿到B轮融资,工资涨了一截,但依旧凑不齐内环首付。中介给他支招:别死磕房贷,先搞一笔“上海信贷”做首付贷,利率比抵押贷还低,放款速度堪比外卖。阿豪半信半疑,点了申请,结果三分钟到账,他当场傻眼。更魔幻的是,这笔钱到账后,他顺手买了辆二手特斯拉跑滴滴,一个月又多了八千块现金流。现在,他每天开着车跑漕河泾,副驾放着银行发的“上海信贷”宣传册,见缝插针地给乘客科普:“哥,别死工资了,薅银行羊毛才是正经事。”
听起来像爽文,但数据不会撒谎。我翻了下央行上海总部刚发布的7月报告:个人消费贷款余额同比暴涨42%,其中“上海信贷”系列产品贡献了六成增量。一位股份制银行的朋友偷偷告诉我,他们内部KPI已经改了:谁不做“上海信贷”,季度奖金直接打对折。为了抢客户,甚至有支行推出“拉新送戴森”活动,阿姨们排队办贷的场面堪比抢鸡蛋。
当然,狂欢背后也有暗礁。上周我陪表姐去办经营贷,她开的小红书网店月流水才五万,居然批了20万额度。签字时,客户经理意味深长地补了一句:“利率是3.8%,但记得按时还哦,逾期会上征信的。”表姐出来就慌了:“要是哪天流量掉了,我拿什么还?”我给她算了笔账:按等额本息,每月要还5900,而她店铺纯利才8000,一旦换季压货,立马捉襟见肘。
更魔幻的是,现在连相亲角都开始卷“上海信贷”。上周六我去人民公园,听见一个大爷跟红娘掰扯:“我儿子有200万‘上海信贷’额度,能不能换套内环学区房?”红娘当场翻白眼:“叔,贷款不是存款,您这属于负债!”但转头又小声嘀咕:“不过现在有贷款记录,确实比没记录的更吃香……”
眼看这场全民狂欢越演越烈,我连夜约了三位业内人士:某城商行信贷总监、互金风控专家、还有做债务重组的律师。酒过三巡,他们说了大实话——
“现在银行的钱,比上海黄梅天的雨还多。”信贷总监晃着红酒杯,“但雨总会停。最怕的是,有人真把贷款当红包,拆了东墙补西墙。”
风控专家更直接:“3%利率?那是给征信90分以上的优等生。普通人拿到5%就烧高香了,别被广告忽悠。”
律师则掏出手机,给我看一个刚接的案子:95后女生为了买爱马仕,连申八家“上海信贷”,以贷养贷滚到80万,现在天天被催收堵门。“她以为自己在薅羊毛,其实是羊在薅她。”
凌晨三点,我走出酒吧,路过外滩。对岸陆家嘴的灯还亮着,每一盏背后似乎都连着一笔“上海信贷”。我突然想起阿豪昨晚发的另一条朋友圈:“兄弟们,风口来了,猪都能飞。但别忘了,猪不会自己降落。”
此刻,如果你也心动,不妨先问自己三个问题:这笔钱,有没有创造新现金流?最坏情况下,我拿什么兜底?以及——当潮水退去时,我能不能体面地游回岸边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