信贷数据分析:银行客户画像、风险预警与模型实战

“新手如何快速涨粉”?先别急,我今天想聊的其实是——信贷数据分析。听起来离“涨粉”十万八千里,可偏偏后台私信里问得最多的就是它。为啥?因为很多人被银行风控卡脖子、被P2P数据坑过、被老板一句“你倒是给我拉一份风险画像”噎住。那咋办?咱们今天就把它掰开揉碎,用口水话+实操表+自问自答,一口气说清楚。
先抛三个灵魂拷问,抓你注意力:
为什么同样跑模型,别人AUC能干到0.87,我0.72就封顶?
信贷数据里到底哪些字段是“祖宗”,动了就崩?
老板老说“风险下沉”,可我连“下沉”长啥样都画不出?
别急,一起往下看吧!
我的常用套路:一张表先怼你脸上
步骤 | 工具/方法 | 踩坑点 | 兔子哥的小抄 |
---|---|---|---|
数据捞取 | SQL+Python | 字段命名乱到哭 | 先跑describe() ,把中英文混写全改成拼音,省得后面merge 报错 |
清洗 | pandas.pipe | 缺失率>30%直接丢? | 不!用missForest 先插补,万一那30%全是好客户呢 |
变量分箱 | pd.qcut +卡方 | 分箱太细过拟合 | 我习惯先粗分10箱,再按IV>0.02砍 |
建模 | 随机森林+LR融合 | 树模型太黑盒 | 用shap 暴力解释,老板看不懂就甩瀑布图 |
报表 | FineReport/Excel | 颜色越花越LOW | 记住!红=风险,绿=正常,别整花里胡哨的渐变 |
自问自答时间
Q1:信贷数据里到底啥字段最金贵?
A:
“历史最大逾期天数”——我把它当祖宗供着,直接决定违约概率的斜率。
“授信额度使用率”——很多人忽略,但它跟违约是U型关系,中间那段最香。
“查询次数近3个月”——硬查询>3次,风险直接飙红。
Q2:模型跑完AUC上不去,咋整?
A:我试过把“年龄”和“婚姻”交叉,结果AUC从0.74蹦到0.81。交叉特征=玄学+经验,别信自动特征工程,手搓才是王道。
Q3:老板要“风险下沉”,我到底咋画?
A:
先按城市等级分层,一线、二线、三四线各画一条违约率曲线。
再把“授信额度<5k”标红,下沉区域一目了然。
最后PPT里加一句“三线以下城市逾期率高出均值2.3倍”,老板秒懂。
说点人话:我踩过的坑
有一次我把“手机号是否170号段”当垃圾特征删了,结果回测发现这玩意跟欺诈强相关,被自己蠢哭。
还有一次,我把“用户近6个月APP登录天数”做了标准化,模型反而变差,原来是离群点把分布拉歪了,后来改用RankGauss才好。
最尴尬的是,我把训练集时间窗设在了春节后,结果样本全是“年终奖已花光”的可怜人,违约率高得离谱,被风控老大翻白眼。
工具安利
pandas-profiling:一键生成数据体检报告,偷懒神器。
toad:专门给评分卡设计的库,分箱+WOE+IV一条龙。
Streamlit:把模型结果丢进去,10分钟就能做个交互看板,向老板展示的时候倍儿有面儿。
兔子哥的小心得:
别迷信高阶算法,逻辑回归调好了吊打XGBoost不是段子;也别怕脏数据,有时候“脏”里才藏着真实业务逻辑。最后一句——信贷数据分析不是炫技,是帮业务少踩雷、帮用户少背锅。希望我们都能做一个让数据说话、让风险现形的“人间分析师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