信贷利息高吗?合法利率红线是多少?一文看懂低息贷款

“信贷利息高吗?”这是我上周在饭局上被问到最多的问题。一位做奶茶连锁的朋友刚想扩张,急需500万周转;另一位宝妈想给孩子换学区房,也在四处打听。两杯酒下肚,大家的焦虑都写在脸上:既怕借不到,又怕借太贵。今天,我就把这几天扒到的真料一次说透,不绕弯子,直接告诉你答案。
先说结论:没有绝对高低,只有“适合不适合”。我跑了6家银行、4家持牌消金、2家互联网平台,把同样借30万、分3年还的案例摆在一张Excel里,结果吓一跳:年化居然从3.85%到23.9%都有,差出整整6倍!最便宜的来自某大行“抵押经营贷”,最贵的却是某头部APP的“信用快贷”。同一座城市、同一笔需求,只因为产品不同,利息就能天差地别。
为什么差距这么大?我总结了3个暗坑:
无抵押≠低利息
很多人一听“纯信用”就心动,结果系统一跑分,风险溢价直接加8个点。那位宝妈最后选了房抵贷,房子估值600万,批下来利率4.3%,比信用方案省了11万利息。看似0手续费,实际年化翻倍
某平台打出“日息0.02%”,换算年化才7.2%,但合同里藏着“综合服务费0.3%/月”,我拿出计算器一摁,真实年化直接飙到14.6%。销售当时脸就红了:“行业惯例嘛……”提前还款反而多交钱
有产品宣称“随借随还”,结果一看细则:前6个月提前还要补3%违约金。奶茶店老板掰着指头算,如果3个月现金流回正就还,等于多付15万冤枉钱。
那到底怎么挑?我总结了一个“三问法”,亲测好用:
问年化,不问月息
直接让客服给出IRR,所有费用一次性算清。问总成本,不问日息
把利息+手续费+保险费全部加总,再除以本金,才是真正的成本。问违约金,不问广告
把提前还款政策截图保存,别信口头承诺。
最后说一个反直觉的观察:最近央行放水,部分城商行开始卷利率。我上周帮读者A同学谈下一笔“人才贷”,硕博学历+社保满2年,年化3.45%,比房贷还低。但窗口期可能就这两月,银行额度一用完就关闸。
所以,信贷利息高吗?如果你只会点手机上的“立即借款”,大概率被割;肯花半天跑线下、比方案、砍费用,就能省下几十万。钱的事,从来都靠信息差。今晚12点前,我把整理好的“最新利率对比表”放在评论区,能抢到的算你省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