信用卡只还最低还款额:利息滚雪球,信用会受损?

婉兮
婉兮 2025-09-21 05:55:01

“只还最低还款额会怎样?”昨晚刷手机的时候,我又在后台收到这条私信。说实话,每次看到都心里一紧,因为它背后往往藏着一连串即将失控的数字。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地聊聊,那些银行不会主动告诉你的小字条款,到底是怎么把人一步步拖进泥潭的。

信用卡只还最低还款额:利息滚雪球,信用会受损?

我有个前同事阿灿,去年双十一刷爆了两张卡,总额六万多。他当时想得很美:先还最低,等年终奖到账一次结清。结果三个月过去,利息+违约金滚到八千多,年终奖还没发,银行先来了电话——语气客气,内容冰冷:如果继续只还最低,下月账单日就把分期资格取消。阿灿那天在楼梯间抽烟,烟灰抖得跟心电图似的,才意识到“最低”不是缓冲垫,而是慢性毒药。

为什么杀伤力这么大?我专门去翻了某股份行的账单说明,里面藏着一句“循环利息按日计息,年化约18.25%”。听着不高?换算一下:你欠一万,每天利息五块,一个月就是一百五。如果当月继续刷继续还最低,下月的利息基数就变成了本金+上月利息,利滚利像雪球下坡。更狠的是,很多银行把已经分期的金额也算进最低还款额,表面看你只还了10%,实际上连利息都没摸到本金。

有朋友会问:那我偶尔周转不过来,还一次最低行不行?可以,但得算清代价。我做了个表格,以欠三万为例,连续六个月只还最低,总利息能滚到四千出头,相当于白扔一部iPhone。而且征信上会留下“长期最低还款”标签,以后房贷车贷的审批人一看就皱眉——银行不是慈善家,他们最怕的不是你没钱,而是你没打算好好还。

那已经踩坑了怎么办?三个动作立刻做:第一,把账单日的后三天设成闹钟,避免错过全额还款的窗口期;第二,打客服电话申请账单分期,虽然也有手续费,但比循环利息低一半;第三,如果手里有保单或者公积金,试试信用贷置换,年化能压到8%以下,至少先把高息窟窿堵上。别嫌麻烦,省下来的利息够你吃半年火锅。

写到这里,后台又跳出一条新私信:“最低还款额会不会影响征信?”我叹了口气,回复她:不会立刻逾期,但会悄悄降低你的信用评分。就像体检报告上的“轻度脂肪肝”,不致命,却是所有重病的起点。信用卡这玩意儿,用好了是免息期,用不好就是高利贷。记住一句话:银行给的每一分钱优惠,背后都标好了代价,只是我们当时太着急,没看到罢了。